新闻详情

News Information

石栎科技应邀出席2023中关村论坛
2023-5-30

晴日暖风,繁花似锦。初夏时节,一场前沿科技的盛会吸引各方目光——5月25日到30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年度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在为期6天的150场活动中,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各界嘉宾深入交流,增进共识,共同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凝聚智慧。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强调,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在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上诞生的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李彦宏: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大模型改变世界》的演讲。他在这一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大模型”。“大模型成功地压缩了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路径。”李彦宏表示,“当下,我们正处在全新起点,这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 在大模型改变人工智能的话题上,李彦宏首先提到了“智能涌现”。他认为今天的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最终导致了“智能涌现”的出现。“什么叫智能涌现?过去的人工智能是,我想让机器学会什么技能,就教它什么技能。教过的就会,没教过的就不会。大模型出现‘智能涌现’之后,以前没教过的技能,它也会了。”同时,李彦宏预言,未来,所有的应用都将基于大模型来开发,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大模型,大模型会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当中去。“云计算的游戏规则彻底被改变,客户选择云厂商,主要会看模型好不好,框架好不好,而不是算力、存储这些传统能力。”

施一公: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会上发表题为《科学共同体-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表示,人类的知识体系正在变得无比的庞大和严密,我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无穷多的知识要学习,怎么样保持创新?从历史中得出很好的结论,那就是多样性、差异性极大地促进创新,如果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

智能制造-降本增效压力不减,智能制造寻出路

工业革命后,制造业已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核心引擎,时至今日,仍是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随着制造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的数十年间,制造企业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精益优化手段效用递减。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李冰指出,在罗兰贝格调研中,有67%的企业认为其制造环节持续承受巨大压力,越来越多企业发现持续提升生产及作业效率等向人要效益的传统降本增效手段收效逐渐甚微,制造企业降本提效压力空前,传统的精益优化手段效用递减或至临界点。 面对降本增效的压力,制造业迫切需要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谋求高质量转型升级。国家智能制造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认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应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低碳、具备精益思维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支撑。

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我国对智能制造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智能制造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带动汽车、家电等离散型工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和交付能力明显增强,钢铁、石化等流程型工业的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在2023中关村论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工业数字化/智能化2030展望》报告也同步发布,报告也对智能制造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虚实融合、大规模定制化、灵活适应变化、可靠互信、体面工作、自然友好、生态共荣七大未来智能制造业升级角度,明确应该充分应用目前数字技术、AI技术逐渐成熟的裂变历史机遇,充分构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实时映射,全面互联、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